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
BIOSTAR映泰進駐COMPUTEX CYBERWORLD線上媒合平台
高階主機板、電競與電腦周邊設備國際大廠BIOSTAR映泰,今日宣布即日起進駐台北電腦公會(以下簡稱TCA)所全新打造的COMPUTEX Cyberworld 2021線上展覽平台。 BIOSTAR在歷屆電腦展皆推出讓電競玩家與消費者們十分期待的產品,今年因受到疫情所影響,TCA特別推出了COMPUTEX Cyberworld線上服務平台,提供365天全年無休的線上展覽,產品宣傳,最新產業動態以及商談與媒合功能,讓海內外的買主與專業人士能更方便的和品牌廠商互動。 自即日起,BIOSTAR在COMPUTEX Cyberworld平台展出VALKYRIE與RACING主機板系列,未來上市的新品與相關新聞也將隨時更新。有興趣的全球買主與專業人士可密切關注,並可透過此平台直接與BIOSTAR線上約訪與即時溝通。之後BIOSTAR映泰的官方網站也將新增即時線上聯絡功能,更進一步拉近與消費者們的距離與緊密聯繫。 https://show.computex.biz/ExhibitorDetail.aspx?scom_id=14
-
美商恩傑 NZXT發布新品N7 Z590主機板,簡約時尚.完美契合.打造非凡遊戲體驗的最佳利器
電腦遊戲硬體與驅動軟體的開發領導品牌NZXT,今天宣布推出NZXT N7 Z590,這是他們的最新款Intel ATX主機板,特色功能應有盡有,外觀設計上更沿用了備受好評的啞光金屬上蓋。 NZXT N7 Z590擁有簡約時尚的外型設計和精心布局後簡化的安裝過程,為Intel最新的晶片組帶來新選擇!支援Intel第11代Rocket Lake CPU、第4代PCIe和最新的無線連接規格,包含Wi-Fi 6e和藍牙V5.1。除此之外,也吸收了社群上玩家們的反饋:增加更多的背部I / O,以及電路板上更多的電源供電項與層數以提高散熱性能。 N7 Z590特色功能 ●採用IntelZ590晶片組設計 ●與Intel 第10和第11代Corei9,Corei7和Corei5處理器兼容 ●12 + 2 DrMOS電源相位設計和6層板PCB ●Intel Wi-Fi 6E無線連接和藍牙V5.1 ●兩個用於存儲設備的M.2連接器 ●支持高達4600MHz的內存超頻速度和Intel XMP 2.0 ●8聲道高清音頻 N7 Z590包含了RGB燈效和風扇控制等特色功能,可透過CAM軟體簡單直觀地控制4個照明通道和7個風扇通道,且支援各廠牌的照明配件。 啞光金屬上蓋有白、黑兩色供選擇,可完美融入任何NZXT H系列機殼。以簡潔、乾淨的外型設計滿足喜愛極簡風格的玩家。 N7 Z590搭載最新無線WiFi 6E技術,並運用了CPU和晶片組提供的所有PCI Express通道。 N7系列從佈局設計上簡化了安裝過程,透過整合式後 I/O 防護板和優化的接頭位置,讓您安裝起來更佳輕鬆。 正式上市日期與售價請洽台灣代理商 - 立光科技 廠商名稱:NZXT - 美商恩傑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臉書粉專: 代理商名稱:立光科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網址: 代理商臉書粉專: 代理商官方客服&維修LINE:@kronefans
-
助遊戲的傳奇一「臂」之力,ASRock Z590 Steel Legend WiFi 6E主機板開箱
一款好的主機板要有扎實的用料、豐富的擴充性之外,在新一代顯示卡越做越巨大的今日,「支撐性」也意外的成為了一項檢視的標準,多數主機板大多會使用強化鎧甲的方式補強,但當面對相事RTX 3080、3090這種可以上看兩公斤的巨無霸時,還是顯得有些勢單力薄,為此華擎(ASRock)在自家新上市的Z590 Steel Legend WiFi 6E便融入了「支撐架」的概念,為顯示卡的提供更穩固的支撐。 華擎新的Z590 Steel Legend主機板在外觀上繼承該系列的風格傳統,使用大量銀白色的金屬裝飾呈現出鋼鐵的質感,並且在I/O遮罩、南橋散熱片與主機板右側舖上一整排的RGB燈,並支援POLYCHROME RGB認證的周邊燈效設備,開機之後整體的視覺極為華麗。 在用料上,MOSFET散熱片下覆蓋的是14相供電模組,輔以8+8 Pin的CPU供電插槽以滿足11代處理器這頭功耗怪獸的需求,同時內層的PCB板還有夾入2Oz的銅,以幫助整體的主機板散熱,確保主機板在高負載下也能穩定運作。 而在主機板的下半部方面,Z590 Steel Legend可以說是相當熱鬧,主機板提供了的3組M.2插槽中,最上方的一組官方稱作Hyper M.2,能夠能夠支援PCIe 4.0通道,讓使用第11代處理器的玩家能夠享受最高7000 MB/s的通道頻寬。此外,最下方的M.2插槽則能夠支援比一般2280尺寸還長的22110尺寸的M.2 SSD,這在這次各廠的500晶片組的主機板上,算是相當少見的設計。 同樣相對少見還有在PCIeX1槽位安排上,不同於其他廠不是全部去除、就是僅保留一個,Z590 Steel Legend提供了3組PCIe x1插槽,同時一旁還能見到支援Wi-Fi 6E的Intel AX210NGW無線網卡與5 Pin Thunderbolt 4連接埠,讓玩家可以視需求,額外購買Thunderbolt 4擴充卡實現最高40 Gbps的數據傳輸速度,整體來說,主機板在內部的擴充支援性可以說是相當充足。 接著讓我們把目光移到主機板的最右側,乍看之下可能和一般的主機板沒有什麼不同,但是華擎在主機板的配件中附贈了「顯示卡托架」,它的安裝方式非常簡單,只要對齊主機板最右側的機殼螺絲孔位,鎖上螺絲即可,此外應不同顯卡的尺寸,托架本身還有提供滑軌,確保托架能夠真正發揮支撐的作用。 然而在主機板後端I/O的擴充性方面就比較可惜一點了,USB的總數量僅有6組(一組USB 3.2 Gen 2 Type A、二組USB 3.2 Gen 1 TypeA、二組USB 2.0 Type A、一組USB 3.2 Gen 2 Type C),在連接鍵鼠之後,還像小編一樣會接麥克風、繪圖板、備份裝置等設備的話,可能外接一個HUB會比較保險。 本次效能實測使用Intel Core i7-11700K處理器搭配RTX 3080顯示卡,完整的平台詳細規格如下: 處理器:Intel Core i7-11700K 記憶體:T.T. TOUGHRAM RGB DDR4-3600 8GBx2(共16GB) SSD: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850 1TB PCIe 4.0 M.2 SSD 顯示卡:MSI RTX 3080 SUPRIM X 電源:ENERMAX Platimax 1350W 遊戲實測方面所有遊戲皆設定在最高畫質,並且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減少延遲等會影響FPS的選項,光追和DLSS則調整至畫質模式。 華擎的 Z590 Steel Legend WiFi 6E在功能的支援上不僅提供了時下最熱門的Wi-Fi 6E和PCIe 4.0功能的支援外,還配備了Thunderbolt 4的擴充槽位讓其在未來有著更豐富的拓展可能性,同時獨家的顯示卡支架還能幫助防止顯示卡過重而彎曲的風險,讓玩家不必額外購買占空間的獨立支架或使用「高科技竹筷」,達到空間與美觀兩兼顧的效果。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平價魚雷來襲、規格功能直追Z590,MSI MAG B560 TORPEDO主機板開箱實測
隨著Intel第11代桌上型處理器Rock Lake-S問世,將為玩家帶來更加強大的效能與遊戲性能,早已備戰多時的MSI也對應的推出了相當多款的5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供玩家們選擇,還記得先前介紹過的嗎?這片以較親民定位的版本帶著低調太平洋藍塗裝讓小編相當喜歡,但如果玩家有預算上的考量,也認為用不到Z590晶片組豐富功能的話,這顆魚雷還有更親民的B560晶片組版本可供入手,那這片MSI MAG B560 TORPEDO主機板又有哪些特別之處呢?繼續看下去就知道囉! 承襲大哥Z590 TORPEDO的設計風格,在外觀的彩盒上一入眼不細看恐怕會以為兩者一模一樣,其實斗大的B560有印在上頭啦!畢竟都是一貫的軍武裝甲設計,在中間也標上象徵「TORPEDO」的魚雷LOGO。(隸屬MSI軍武系列之一) 接下來就是來看本尊啦!MSI MAG B560 TORPEDO採用的是B560晶片組,尺寸為ATX(30.5x24.4cm),整體造型設計上採用黑底調性,搭配彷彿藏於深海中的太平藍金屬散熱鰭片,承襲TORPEDO應有的低調魚雷風格,幾乎與Z590版本一致。 由於5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維持與前代相同的LGA 1200腳位,所以不管是Intel第11代還是第10代處理器皆可支援,如果玩家考量預算或是手上有10代U正想升級主機板就很合適入手。 供電方面為了滿足處理器高負載所需的電量,MAG B560 TORPEDO採用的是12+2+1相DUAL RAIL電源系統,並結合8+4pin電源連接埠與CORE BOOST技術,即便處理器效能全開也不用擔心供電問題。(就算是B560版本,廠商也用料十足) 即便B560 TORPEDO在整個500系列中屬於價格較親民的系列,但在散熱上是完全不會因此而妥協,不僅同樣加大了PWM散熱片尺寸,7W/mk導熱墊也沒有少,主板內部更是使用了內含2oz厚度銅的6層PCB設計,提供最佳的散熱效能,確保供電穩定,讓處理器能發揮最大性能。 記憶體部分,MAG B560 TORPEDO提供4組記憶體DIMM插槽,採用藍灰雙色設計,對於使用兩條記憶體的玩家們可優先安裝在藍色插槽上來支援雙通道,搭配11代處理器支援DDR4-3200,超頻最高更可達5066 MHz,並支援總和最高容量128GB,並搭載微星自家DDR4 Boost技術,完全隔離的配置線路能避免訊號傳輸被干擾。 這次500晶片組的最大特色就是搭配Intel 11代Rocket Lake-S處理器即可支援PCIe 4.0,MAG B560 TORPEDO提供了兩組PCIex16插槽,其中最上方搭載鋼鐵裝甲的PCI_E1只要搭載11代處理器即可支援最高PCIe 4.0,而中間PCI_E2最高支援PCIe 3.0x4,最下方還有一組PCIe 3.0x1插槽。 而在M.2部分提供了3組插槽,其中M2_1插槽最高支援PCIe 4.0,而其餘兩組最高支援PCIe 3.0,比較特別的是,預設的散熱護蓋是預設裝在M2_2槽上而非有PCIe 4.0的M2_1槽,不過玩家們還是可以依照自己需求來更換位置,影響並不大。(應該是考量到多款PCIe 4.0 SSD都有自帶散熱設計的緣故,若是裸片版也可以依需求調整散熱護蓋來使用) MAG B560 TORPEDO主機板上內建接頭相當豐富,首先從右上角可以看到用來擴充RGB燈條的JRGB接頭;而在散熱部分提供了1組4pin CPU風扇接頭、1組4pin水冷風扇接頭以及5組4pin系統風扇接頭,滿足玩家們在散熱上的需求。 最後I/O部分,從採用的一體式I/O埠可以看到MAG B560 TORPEDO一共提供1組DisplayPort、HDMI、4組USB 2.0、4組USB 3.2 Gen 1 5Gbps Type-A、1組USB 3.2 Gen 2x2 20Gbps Type-C、1組Gigabit LAN Port以及2.5G LAN Port,音效方面除了傳統的類比輸出也保留S/PDIF光纖輸出。 外觀看完一輪後,就來直接上機測試吧!小編本次使用了Intel Core i7-11700K處理器搭配AMD Radeon RX6800顯示卡來實測,詳細平台規格也列於下方。 測試平台規格: 處理器:Intel Core i7-11700K 記憶體:T.T. TOUGHRAM RGB DDR4-3600 8GBx2(共16GB) SSD: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850 1TB PCIe 4.0 M.2 SSD 顯示卡:ASUS ROG STRIX RX6800 O16G GAMING 電源:ENERMAX Platimax 1350W 首先在CPU-Z方面驗證這次搭配的Intel Core i7-11700K第11代處理器採用8C/16T配置,而主機板為今天的主角MAG B560 TORPEDO。 接著實際跑分部分在CINEBENCH R23得到了單核與多核成績1,548/14,310分,CPU-Z Bench則是662.1/6,210.3分,這成績與在Z590系列上面的成績差不多,可以看出即便是價格較親民的MAG B560 TORPEDO也是能完整發揮CPU效能。 而在3DMARK中針對DX12的Time Spy、Time Spy Extreme得到了14,050/6,820分,而針對光追的Port Royal則是得到7,660分,另外針對DX11的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及Fire Strike Ultra則是分別得到了28,820/18,879/10,413分,在顯卡的性能上也絲毫沒受到任何影響,能完全發揮顯卡原本應有的實力。 最後小編就用幾款熱門大作來簡單測試遊戲性能,設定一律開啟最高畫質,關閉垂直同步、材質解析度縮放、減少延遲等選項,而光追部分只要有支援就會開啟。 相信不少玩家們在組電競電腦時若是在Intel平台都會想要直上最高規的Z系列主機板,不過若有預算上的考量,用途又只是一般遊戲使用,事實上如MSI推出的這款MAG B560 TORPEDO就已經能滿足一般玩家們的需求。 不僅在價格上更加親民,整體效能也完全沒有打折,更不用說同樣也有支援PCIe 4.0、USB 3.2 Gen 2x2 20Gbps Type-C等高規配備,另外在造型設計上也與Z590版本的TORPEDO幾乎一致,若玩家們已經看上MAG Z590 TORPEDO卻因為預算而遲遲無法下手,這款MAG B560 TORPEDO或許就是更好的選擇! 公司名稱:微星科技 官方網站: 連絡電話:0800-018880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看似平靜 實則暗潮洶湧,ASRock發表全新X570S/B550 PG Riptide主機板
全球領先的主機板製造商華擎科技ASRock,隆重推出旗下AMD平台最新生力軍 - X570S PG Riptide和B550 PG Riptide主機板,以玩家們最喜愛且實用的規格,壯大Phantom Gaming電競主機板產品線。 華擎科技主機板暨電競周邊事業處總經理李正揚Chris Lee表示:「Riptide為英文的「激流」,意指平靜的水流之下,底下深藏著的洶湧浪潮,如果你對這看似平靜無波的水面掉以輕心,小心暗潮隨時等待著將你吞噬。ASRock PG Riptide主機板便是以此做為設計理念,表面上看來樸實無華,實則效能強勁。」 絕大部分AMD X570主機板通常需要主動式散熱風扇,對晶片組進行冷卻。但是透過華擎工程師對AMD微指令(Micro Code)的更新,以及BIOS深度微調,X570S PG Riptide實現了革命性無風扇設計,同時兼顧了靜音效果以及系統穩定性。 身為電競主機板要員,效能自然是無法妥協的一環。為了徹底發揮AMD Ryzen處理器的強大潛能,X570S PG Riptide和B550 PG Riptide主機板採用了10相數位供電,核心元件更包含超高效率的Dr.MOS和60A高效電感,輔以大型鋁合金散熱片,即使是搭配16核心Ryzen 9 5950X處理器,也能夠徹底榨出每一絲一毫的效能。 鍵鼠、網路、音效、顯示卡肯定是所有電競玩家們最在意的部分了,PG Riptide是一款徹底面向玩家的主機板,因此我們在這四大部分均有所著墨。 首先,玩家們肯定會發現,電競鍵盤滑鼠在近年來,回報率(Polling Rate)逐漸從1000 MHz提升到2000 MHz、4000 MHz甚至8000 MHz的水準。但我們發現,當您同時接上如此高回報率的鍵鼠時,其實是會互相影響、牽制的,結果就是回報率不穩定,jitter也更高。您購買的高階電競鍵鼠,效能是能夠被犧牲的嗎?因此,我們特地設計「Lightning Gaming Ports」(專利申請中),這兩個USB埠是專門給市場上這些高回報率的電競鍵鼠使用,完整釋放性能,絕不受限! 網路部分,為了不負「Phantom Gaming」電競主機板之名,PG Riptide系列一律搭載Killer 2.5G高速電競網路,不只是傳輸頻寬比傳統Gigabit乙太網路高了2.5倍,還擁有智慧流量分配功能,能夠全智慧偵測遊戲封包,並且最佳化頻寬分配,讓你同時玩線上遊戲、直播、看影片,都能夠順暢無比!。 另一亮點,是PG Riptide系列採用了Nahimic音效解決方案,並搭配發燒級Hi-Fi電容。有別於傳統音效軟體,只能針對3.5mm音效輸出孔的設備進行音質調教,你的USB電競耳麥或是高檔DAC將無用武之地。但Nahimic Audio可以應用在各式USB、藍牙、WiFi或是HDMI等音效設備,提供醉人的聽覺饗宴,及充滿氣勢且動態豐富的細節,是你音樂鑑賞、電影享受或遊戲熱戰時的完美選擇。 X570S和B550 PG Riptide主機板更附上一款全新顯示卡支撐架(專利申請中),只要簡單地將支撐架與主機板共同鎖附在機殼內,再透過無段調節的支架,即可有效對抗顯示卡下垂的力道,不但防止顯示卡彎板,也保護主機板的PCIe插槽。穩固的結構更不會因為運送、震動造成位移,失去支撐效果。 全新PG Riptide系列主機板面向了尋求全方位電競功能的遊戲玩家。看似低調的外表之下,是強大且毫不妥協的配備,滿足每位遊戲玩家的需求,等待著與您共同吞噬對手,是適用於所有類型遊戲的完美主機板。
-
SUPERMICRO SUPERO C9Z590-CGW主機板開箱,以伺服器級思維展現實用至上主義!
專注於伺服器、工作站、雲端機房等領域的知名大廠Supermicro(美商超微),事實上也是有消費性產品在市場上流通,而且品質相當優異,提供玩家在選擇御三家產品之外的另一項選擇。 Supermicro的消費級主機板強調以伺服器的思維和用料,使其產品以穩定、耐操的優良品質而聞名,並隨著Intel第11代處理器開賣,也推出了SUPERO的電競系列C9Z590-CGW高階主機板來與之對應,究竟「伺服器級」的主機板在設計上與一般常見的主機板有什麼不同?就容小編一邊開箱一邊向大家介紹與說明吧! Supermicro SUPERO C9Z590-CGW主機板的命名,可以知道它使用的是Intel Z590晶片組,更同時是Supermicro自家目前最高階的消費級主機板產品,但如果玩家從外觀上來看這款版本的話,其實不難發現整體的設計風格走的是低調與實用性,其實這也是因為Supermicro在產品的設計上是以伺服器的思維切入,講究的是實用主義,所以整體外觀沒有一般高階主機板那種浮誇的散熱片或是華而不實的RGB燈,取而代之的是獨立的開機與重設鈕、除錯功能、「超大聲」的蜂鳴器等在組裝測試時相當便利且受到喜愛的特色,喜歡實用主義的朋友可以考量入手。 在用料上,Supermicro SUPERO C9Z590-CGW也是走穩紮穩打的路線,使用6+2+1+1相供電,其VRM模組更是與自家伺服器主機板使用相同等級的料件,搭配「單個8 Pin」的CPU電源插槽,要滿足日常使用不是問題,更提供使用者如同伺服器般的穩定使用體驗。 至於主機板上重要的穩定性當然在Supermicro的設計上肯定是優先考量,其中也包括擴充零件的穩定性,特地為所有的記憶體插槽、PCIeX16插槽使用鋼鐵鎧甲進行強化支撐,3組M.2插槽也都有散熱片覆蓋,且其中第一組M.2插槽和首兩組能組PCIe X16能夠支援PCIe 4.0通道(Single X16,Dual X8)。 此外,第2、3組的M.2插槽在SSD支援規格上能支援比常見的2280尺寸還要更長的22110規格,22110規格的SSD因為長度更高的關係,能夠額外替SSD安裝除錯校正晶片並提供更大的散熱面積,通常是用於伺服器或NAS等講求需24小時穩定運作的設備,目前多數的消費級主機板不是沒有提供,就是頂多提供一組,但在C9Z590-CGW卻提供到了2組,實屬罕見,在此便能感受到Supermicro在消費級產品上所注入的伺服器設計思維。 最後在後主機板後方的I/O配置上,Supermicro SUPERO C9Z590-CGW準備了4組USB 2.0、2組USB 3.2 Gen 2 Type A、2組USB 3.2 Gen 2x2 Type C、HDMI、DisplayPort視訊輸出埠、5組3.5mm音源孔、S/PDIF光纖埠、重設鈕。網路方面則是提供旗艦級規格,提供了2組網路埠,其中一組能夠支援10G傳輸頻寬(另有一組為1G),Wi-Fi則是支援Wi-Fi 6無線通信標準。 本次效能實測使用Intel第11代處理器中最高階的Core i9-11900K搭配RTX 3080顯示卡,完整的詳細規格如下: 處理器:Intel Core i9-11900K 記憶體:T.T. TOUGHRAM RGB DDR4-3600 8GBx2(共16GB) SSD: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850 1TB PCIe 4.0 M.2 SSD 顯示卡:MSI RTX 3080 SUPRIM X 電源:ENERMAX Platimax 1350W 接下來在遊戲實戰上,所有的遊戲一律設定在最高畫質,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減少延遲等干擾FPS表現的選項,倘若遊戲支援光追和DLSS內容,則將選項調為「畫值」優先模式。 最後在創作者測試上,小編使用Premiere Pro和Photoshop進行測試,其中Premiere Pro獲得成績為783分,要剪輯不是過於複雜的4K影片不是問題;Photoshop的成績則突破了1,100分,要應付各種高解析度的修圖可說是輕而易舉。 Supermicro SUPERO C9Z590-CGW主機板不像市面上許多電競系列加入了大量不實用或多餘的功能與設計,選擇以務實的設計作為出發點,為主機板使用伺服器的用料以及強大的穩定性,並配置了獨立開機鍵、除錯面板等貼心功能,算是提供了玩家低調奢華、穩定工作的一款主機板。 而在此之外,官方在硬體的重點規格上也是相當講究,如提供了10G網路孔以及三組能夠支援M.2插槽,且其中兩組還能支援22110尺寸,讓玩家的投資的每一分錢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在越來越多主機板產品為了拚噱頭而讓產品越來越光怪陸離的現今,反而更凸顯了Supermicro SUPERO C9Z590-CGW的珍貴與不凡,相當適合以訴求穩定、耐用為最優先考量的玩家入手。 廠商名稱:Supermicro SUPERO - 美超微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8226-399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erver Workstation 伺服器 工作站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 WS 工作站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CPU / 中央處理器】: →更多的【PCDIY! 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DRAM / 記憶體 / 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Enterprise 企業級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
免花大錢就能輕鬆擁有Wi-Fi 6E與PCIe 4.0通道支援,MSI MAG B560 Mortar Wi-Fi主機板開箱
第11代的Intel處理器在功能上新增了PCIe 4.0和Wi-Fi 6E兩大重點功能,前者能夠讓大幅提升硬碟讀取速度,比上一代PCIe 3.0多出兩倍的頻寬,後者則能帶來延遲更低、干擾更少、連線更穩定的網路環境。 然而縱使PCIe 4.0通道已經是新一代500晶片組的標配,但Wi-Fi 6E的部分卻因為各板廠在產品等級規劃的關係,大多只有最高階的Z590主機板才會加入該項特色,使得多數口袋沒有那麼深的玩家只能乾瞪眼。好在,微星新推出的MAG B5650 Mortar Wi-Fi要來擊破萬惡資本主義的規格高牆,讓大家都能用親民的價格,獲得最新的功能支援。 微星新推出的MAG B560 Mortar系列主機板,在尺寸上屬於比一般ATX還要在小一點的Micro ATX,並且還特地為非Wi-Fi版與Wi-Fi使用不同的配色設計(方便辨識?!),非Wi-Fi版使用的是全黑色的外觀,Wi-Fi版則是將I/O遮罩、散熱片等有金屬覆蓋的地方換成了銀白色塗漆,而小編手上的版本則是屬於具備Wi-Fi的版本。 至於在Layout配置與用料上,為了承受Intel 11代處理器超高功耗需求,主機板提供了8+4 Pin的電源插槽,並在厚實的散熱片底下使用了12+2+1相供電設計,並在內部使用了2盎司的銅來輔助散熱,確保主機板能夠承受處理器在全速運轉上的供電與散熱需求,整體來看算是用料扎實了。 而在主機板的下半部,這款MAG B560 Mortar Wi-Fi配置了兩條M.2 SSD的插槽,且相當特別是插槽內部有設計線路切換器,能夠自動/手動切換PCIe通道,所以不論是哪個插槽都能夠支援PCIe 4.0的M.2 SSD,提供最高7,000 MB/s的讀寫頻寬。 但要注意的是,由於處理器先天上限制,即使主機板兩個插槽都支援PCIe 4.0,但能走PCIe 4.0通道的SSD至多只有一組,第二組就必須是走PCIe 3.0通道。 在I/O方面,主機板配備了4組USB 2.0、3組USB 3.2 Gen 1 Type A、1組USB 3.2 Gen 2 Type C、HDMI、DisplayProt、2.5G RJ45網路孔、5組3.5mm音源孔和S/PDIF光纖輸出埠,無線連結則是能夠支援現在最新的Wi-Fi 6E通訊標準,相比過去的Wi-Fi版本,Wi-Fi 6E加入6G的訊號頻段,搭配指定的路由器,能夠避開壅擠的2.4G、5G頻段,實現低延遲、低干擾的上網體驗。 做為承載一切零件的主機板,能支援最新的功能固然是好事,但能否穩定的發會各項硬體的效能才是最重要的,本次實測小編使用Intel最新的Core i7-11700K處理器搭配RTX 3080顯示卡,要來看看主機板能否駕馭得住這兩大吃電怪物。 處理器:Intel Core i7-11700K 記憶體:T.T. TOUGHRAM RGB DDR4-3600 8GBx2(共16GB) 顯示卡:MSI SUPRIM X GeForce RTX 3080 SSD: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850 1TB PCIe 4.0 M.2 SSD 電源:ENERMAX Platimax 1350W 遊戲測試方面,所有遊戲均設定在最高畫質,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減少延遲等選項,支援光追與DLSS內容的遊戲則是設定在畫質優先模式。 Core i7-11700K搭配RTX 3080已經能夠滿足非光追遊戲在2160P解析度下的遊戲順暢度需求,而光追遊戲如果想同樣在2160P解析度下體驗更好的流暢度,則建議將DLSS模式改為效能。 在創作者測試上,Core i7-11700K在Photoshop中取得進1,200分的高分,進行高解析度的複雜修圖完全不是問題,而在全方位硬體要求嚴苛的Premiere Pro中的得分則為827分,除了因為處理器只有8核心,所以輸出會需要較久的時間外,要進行的4K影片的剪輯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微星推出的MAG B560 Mortar Wi-Fi主機板將了大家期待已久的PCIe 4.0通道和Wi-Fi 6E通訊標準帶到了中階的主機板上,讓最新的支援規格不再只是價格高昂的Z590主機板獨佔,倘若玩家預算有限或是沒有高度硬體擴充性需求,不妨考慮這款功能性相當全面的超值產品。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藏身於凡間的貴族龍王,MSI MEG B550 UNIFY主機板開箱評測
在剛結束不久的CES展上,微星發表了一系列即將與玩家見面的產品,從長期耕耘的主機板、螢幕、筆電等,到首次跨界挑戰的M.2 SSD,可以說是應有盡有,讓人看得眼花撩亂(荷包躲在牆角瑟瑟發抖)。 其中在主機板的部分,微星更是替主機板換上了全新的設計語言,不僅在整體的外觀上變得更為洗鍊吸睛,同時也針對旗下多款產品系列作出了重新定位與詮釋,像當中的UNIFY系列主機板將繼續以「暗黑」、「無光害」作為外觀特色外,也將以「高規格」作為其新一代的產品定位。 不過因為主機板發表的時候恰逢Intel推出了第11代處理器和相對應500晶片組,所以發表會上僅有展示Intel版本的主機板,但這可不代表微星就把AMD 500晶片組系列主機板給遺忘了喔! 例如這次小編要來開箱的MEG B550 UNIFY主機板,就是微星為AMD平台所帶來的全新產品,就讓我們一同從這塊主機板中看看新的一年,微星將要為市場帶來什樣的驚喜吧! 自從上次開箱微星的之後,小編就發現微星越來越擅長在產品之中製造驚喜了,像是這次的B550 UNIFY除了一般包裝中會附贈的線材與貼紙等周邊外,還提供了一組裸測支架供玩家使用,而且這個裸測架的底部還可以額外放入一顆120mm或140mm風扇,為主機板提供更好的散熱,在某些層面上,B550 UNIFY想要拉攏PC專業玩家的意圖相當明顯呢! 光是贈品就這麼特別,主機板的本體自然也不能漏氣,B550 UNIFY繼承了UNIFY暗黑、無光害的設計特色,底板內在是由6層PCB板打造,並在其中加入2oz的銅膜為主機板提供更好的散熱效率。 而在外在的部分,大面積的金屬散熱片看起霸氣十足,特別是MOSFET散熱片兼I/O遮罩部分,同時使用了細磨砂、粗磨砂、髮絲紋三種材質變化,加上浮雕的龍紋,更是彰顯了這款主機不凡的氣勢。 而在散熱片之下,主機板使用了能夠承受最大90A功率的14+2相供電,搭配第三代鈦金屬電感與微星開發的CORE BOOST 技術,讓通往CPU的電流更為穩定、精確,為主機板提供更好的超頻潛能。 提到了超頻,B550 UNIFY也為記憶體的部分導入了DDR4 BOOST技術,進一步提高了主機板對記憶體超頻的支援性,對比上一代B450主機板只能達到4133 MHz,B550 UNIFY最高可以容許玩家超頻到5100 MHz以上的記憶體頻率!誰說AMD平台超頻只能限於X系列主機板呢? 除了不俗的用料之外,這張主機板在擴充性方面也是相當的有亮點,看看主機板下半部滿滿的金屬散熱片嗎?B550 UNIFY一共為玩家提供了高達4組的M.2插槽! 而且顧慮到現在許多M.2 SSD都是採雙面顆粒的設計,在進行讀寫時兩面都會發出高熱,因此微星決定在散熱方面比照自家最高階主機板GodLike系列的待遇,每一條插槽都用上了M.2 SHIELD FROZR散熱設計和雙面散熱膠條來確保每一條SSD都能穩定工作不掉速。 另外,倘若真的4條M.2插槽都還滿足不了玩家的使用需求的話,主機板也還備有6個SATA 6Gpbs插槽可供額外擴充,因此只要口袋夠深,不管是要組建RAID 0、RAID 1還是兩者全包,B550 UNIFY都能滿足。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因為處理器和晶片組本身所能管理的通道數量是有限的,所以四條M.2通道(由上至下M.2_1~4)以及周邊的PCIe插槽(由上至下PCIe_1~4)在支援性方面會因為插入的裝置數量而有所改變,如果玩家真的將四個M.2插槽全數插好插滿,所有的PCIe插槽就會只剩下PCIe_1能夠使用。關於各個M.2與PCIe的通道設計如下: M.2_1:由CPU直接控制,支援PCIe 4.0/3.0 x4與SATA 6 Gpbs M.2_2:預設為晶片組控制,支援為PCIe 3.0x2,可以透過BIOS改為處理器控制,支援為PCIe 4.0/3.0 x4,不支援SATA 6Gpbs M.2_3:與M.2_2相同,但額外支援SATA 6Gpbs M.2_4:只能由晶片組控制,只支援PCIe 3.0x4 PCIe_1:由CPU直接控制,支援PCIe 4.0 / 3.0 x16或x8 PCIe_2、PCIe_2:由晶片組控制,支援PCIe 3.0x1,且如果M.2_2使用晶片組控制並裝入SSD,PCIe_2、3都會無法使用。 PCIe_4:由晶片組控制,支援PCIe 3.0 x16或x4模式,且M.2_4裝入SSD時,通道會不可用。 最後在主機板的I/O部分,主機板提供4個USB 2.0、3個USB 3.2 Gen1 Type A、1個USB 3.2 Gen 2 Type C、2.5G網路孔、PS/2鍵鼠插槽、HDMI埠、5組3.5mm音源孔、S/PDIF光纖輸出埠,無線連接方面則支援Wi-Fi 6與藍牙5.1。 外觀看完了,接下來就是效能實測時間!本次測試小編搭建3A平台,使用AMD Ryzen 5800X處理器搭配同樣也是微星新推出的Radeon RX 6800 XT Gaming Trio X 16G顯示卡,完整詳細規格如下: 處理器:AMD Ryzen 7 5800X 記憶體:Crucial Ballistix DDR4-3600 8GBx2(共16GB) 顯示卡:MSI Radeon RX 6800 XT Gaming Trio X 16G SSD:Seagate Firecuda 520 PCIe 4.0 1TB M.2 SSD 電源:Mistel 850W 首先在CPU跑分的部分,小編分別使用CINEBENCH R23(連續10分鐘)、R20與CPU-Z進行測試,Ryzen 7 5800X展現出了今年在單核心方面的進步,在R20、CPU-Z中,單核跑分接達到600分以上的高分。 在顯示卡效能測試部分,依照慣例,自然要先用3DMARK伺候一下,其中DX 12的Time Spy得分可達16,000分以上、DX11的Fire Strike則能突破3,7000分大關,表現亮眼,至於光追的Port Royal部分則有9,200分以上的成績。 常規跑分結束之後,我們來看看大家最關注的遊戲跑分,為了徹底發揮新3A平台的所有性能,本次測試小編全程開啟AMD推出的Smart Access Memory功能,讓處理器能夠直接透過PCIe 4.0通道讀取顯示卡資訊。 在畫質設定方面,所有遊戲一律設定在最高畫質,並關閉動態解析度、垂直同步、減少延遲等會影像FPS的選項,而在光追遊戲的部分則是將光追畫質設為最高。 首先來看看主流的無光追內容的遊戲表現,整體而言,由B550 UNIFY主機板 + Ryzen 7 5800X處理器 + RX 6800 XT顯示卡所組成的3A平台已有能力面對4K解析度的娛樂需求,在部分遊戲如《大地長征5》中,即使解析度達到4K,FPS也高達80,畫質和流暢性表現都相當優秀。 至於在支援光追內容的遊戲方面就比較極端了,在《光明記憶:無限》與《看門狗:自由軍團》中,即使是1080P解析度,遊戲的FPS值也達不了的60,唯獨《銀河破裂者》在一般模式下可以滿足1080P到2160P的順暢度需求,看來AMD在光追遊戲這塊,還需要有賴各家廠商的多多優化。 好的主機效能除了能夠帶來愉快的遊戲體驗外,在工作上也是如虎添翼,尤其是對硬體性能要求很高的數位創作領域,所以小編也測試了創作者常用的Adobe Photoshop、Premiere Pro和知名3D創作工具Blender在平台上面的跑分。 根據結果,注重處理器性能的Photoshop在Ryzen 7 5800X的幫助下,獲得了1100以上的高分,想要進行高解析度圖片的修圖完全不是問題;至於對全方位硬體要求都很高的Premiere Pro則是獲得651分,尚能勝任不是過於複雜的4K影片剪輯;最後在Blender中,該程式計算每個測試場景所需的渲染時間,因此每個場景花的時間越少,效率也就越高,RX 6800 XT在這部分所花的時間約是40秒到2分多鐘不等。 一般來說,B系列晶片組的主機板多是屬於中階的產品,因此在用料上可能和頂級的X系列主機板有一定落差。然而微星的B550 UNIFY在整個設計與用料規格上卻是幾乎比照高階主機,像是8+8 Pin電源插槽、14+2相供電設計、4組雙面散熱的M.2 SSD插槽等,讓入手中階產品的玩家也能體驗超頻和享受豐富擴充性的便利。 而在另一方面,既然微星都把B550主機板堆料堆這麼滿了,那是否也就代表接下來的高階產品將會有更為驚人豐富的設計呢?究竟微星會在新的一年推出什麼樣的好料,就請各位拭目以待並持續鎖定PCDIY!的各式最新開箱測試吧!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虛擬貨幣熱潮帶動BIOSTAR映泰相關產品 奇亞幣挖礦熱
虛擬貨幣與區塊鏈的熱潮持續發酵,逐漸成為未來經濟架構中的新動能,近期的奇亞幣(Chia)爆紅成為新熱點,更讓全球消費者關注相關產品訊息。 奇亞幣以主打使用硬碟挖礦,較為環保有「綠色比特幣」(green bitcoin)之稱,在2017年由 BitTorrent 的發明者 Bram Cohen 創建,將會成為第一個企業級數位貨幣。挖礦方式涉及大量讀寫動作,與傳統挖礦方式作出區隔。也就是說,奇亞幣使用儲存能力作為「空間證明」(proof of space),對運算效能的要求相比比特幣的傳統挖礦方式低上許多。 與奇亞幣高度關連的相關產業傳統硬碟(HDD)及固態硬碟(SSD)買氣大增,挖礦主板大廠BIOSTAR映泰也趁勢拉抬,加上其顯卡與SSD業務帶動需求,對映泰出貨有實質助益,股價也一度漲停。 相比於需要高成本繪圖晶片等需要高運算效能換取成果的比特幣或乙太幣,奇亞幣挖礦所需的耗電量與成本下降許多,進入門檻相對低且利潤豐厚,短時間內已吸引大批礦友投入,BIOSTAR映泰團隊長期以來持續觀察市場變化,並彈性調整策略,目前既有的主機板,顯卡以及SSD等業務穩定出貨外,未來預計推出能兼顧日常商務與挖礦需求的主機板,第一波將以B560M-SILVER與B550M-SILVER為主軸,爾後依Intel及AMD不同的晶片特性,分別規劃延伸出一系列挖掘奇亞幣的主機板配置,甚至在挖礦的計算方式都有更為精密的考量。 BIOSTAR首波推出這兩款主機板推出奇亞幣礦機組合,分別搭配Intel與AMD的16核心處理器,4*DDR4 16G (64G),96T存儲空間與2* 1T M.2 NVMe的絕佳配置,可同時P6張圖並在7小時內完成,礦工們所需要的高速效能與單日高收益等需求都能完美達成,協助奇亞幣礦友們穩定挖礦,達到最佳收益!
-
為超頻重生!OC Formula再度回歸,華擎推出Z590 OC Formula主機板
睽違已久的全新OC Formula再度上市!回顧這個系列上市至今的輝煌歷史,OC Formula用卓越的設計縱橫超頻領域,用性能締造多項世界紀錄。在經驗及科技的不斷淬煉下,超頻大師Nick Shih再次操刀,將各領域先進技術融合在這款量產型主機板—Z590 OC Formula,劍指超頻王者的稱號,突顯華擎在主機板界不可撼動的地位! 主機板暨電競周邊事業處總經理李正揚 (Chris Lee) 表示:「追求極限是我們這些玩家的存在證明,不論是為操作、反應或思維,我們都在不斷的追求中成為更好的自己,而Z590 OC Formula正是華擎超越極限的產物!」 在超頻界各方好手青睞和呼喚下,OC Formula再度回歸市場。這代外觀造型採用獨特的金屬色漆,搭配XXL散熱鰭片上的銳利線條和宛如夜晚車尾燈殘影的名牌,勾勒出一貫的超跑基因,讓人一眼就能辨認超頻王者的存在。此外,陣列型OC Button和OLED顯示器也為其增添幾分機械元素及現代感,除了外觀變得更加搶眼外,其豐富的功能也讓超頻玩家能輕易的超頻至更高境界。 這代Z590 OC Formula為了體現極致效能,破天荒使用到了伺服器等級LOW LOSS 的12層PCB,並採用PCB背鑽(Backdrill)製程,去除以往多層板因為殘餘孔壁(Stub)造成訊號衰減的問題,同時改善阻抗匹配,提升訊號強度。除了CPU外,記憶體對效能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新一代SMD TYPE DIMM Slot避免了以往DIMM針腳殘線造成訊號損失的問題,加上多層板本身的優勢,讓Z590 OC Formula能用更好的佈線分離訊號並減少訊號間的相互干擾及失真,為極限超頻做好萬全的準備。 更好的效能意味需要更優異的供電模組,OC Formula在供電上同樣不馬虎,搭載16項90A 智慧功率級模組(SPS),相當於能提供CPU高達1440安培的電流,另外,SPS整合最佳化的driver和MOSFET,內建高準確性的溫度及電流監控, 搭配數位控制器, 除了能提供更強大的電流,更能增加超頻穩定性,名副其實的為超頻而生! 除了超頻外,OC Formula在電競體驗和日常使用上也絲毫沒有讓步,搭載高速網路晶片intel 2.5GbE LAN和WiFi 6e。WiFi 6e將頻段擴展到6GHz,帶來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延遲和更快的資料速率,並允許同時傳送更多下行鏈路數據。得益於上述網路效能和PCIe4.0的高速傳輸,玩家們將享受到0延遲的遊戲體驗!還不滿足?板上搭載的ESS 9218 DAC & Wima audio caps提供真正 Hi-Fi 音訊並支持高達 600 Ω 阻抗的耳機,帶 您擁抱震撼的音效體驗! Z590 OC Formula已經準備好將超頻帶入方程式,計算出更多超頻的世界紀錄,回歸超頻界王者的寶座!
最多人點閱
- 不讓Z490專美於前、Intel 400系列入門選項,BIOSTAR RACING B460GTQ主機板開箱
- 微星MSI C236A WORKSTATION主機板實測開箱,給你工作站級的穩定與強力效能!
- 沉穩內斂的真摯配置、發揮硬體效能的最佳助手,MSI MPG Z590 GAMING PLUS開箱
- 搭載USB 3.2 Gen 2x2和2.5GbE LAN、入門玩家最佳選擇,MSI MAG Z490 TOMAHAWK主機板開箱
- 極限龍魂「十力」解放、10核心沒在怕!MSI Z490 ACE主機板開箱評測
- 太極撥10核、「十力」不容小覷,ASRock Z490 TAICHI主機板效能測試
- 超迷你電競主機板,華碩ASUS Z170I PRO GAMING實測開箱!
- AMD CPU與超輕巧ITX小板輕鬆配:華碩 ROG STRIX B450-I GAMING ft. Ryzen 3 3300X
- 以白皙為黑暗帶來一抹色彩,ASUS Prime Z490-A主機板開箱
- 鋼鐵銀白傳奇再現、迷彩風格重返,ASRock Z490 Steel Legend主機板開箱
-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搭配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必備
- 搭載遊戲加速引擎,微星MSI Z170A GAMING M5「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主機板開箱試用